不过,外人看起来,她们也是一对相敬如宾的恩爱夫妻。
岁月流转,日子只能说不好不坏。
群芳会的十几个姑娘都是家里宠着的,婚嫁也是精挑细选的,除了若竹是圣旨赐婚,没有选择。
早年未出阁时她们要办绣庄、诗集、脂粉铺、女学,帮那些落难的女子,家里也没有阻拦,反而积极支持;婚后,婆家也多有宽宥,没有阻拦她们继续操办群芳会的事情。
虽然,有一部分原因是她们做的好事,能带来好名声。
夫妻也算和睦,随夫外任的也都有商有量的过起了小日子,只是,好景不长。
可过得像陆沅、魏笙一般的极少,多的都在妻子怀孕后纳了通房。
慢慢地夫妻间也起了间隙,不明显,甚至那些男的什么都发现不了。
她们若未曾走出闺阁,或许不会觉得怎么样,甚至怀孕会自己选了侍女开脸当通房,甚至提姨娘。
毕竟,日子怎么都是过,谁家都这样,她们遇上的都不错了,至少尊重正妻,只把通房当玩意。
可是,他们的仕途、政绩有她们出的一份力,可功成名就的只有他,她们只能被羡慕有一个好丈夫,凭什么?
她们努力办群芳会,努力帮助受害的女性,不是为了再过以前的日子,不就是为了女子不再沦为玩意吗?
如果她们妥协,这样忍气吞声的过一辈子,她们的群芳会有什么意义?她们还怎么去救那些被压迫、被当玩意的女子?
她们暂时也不能做什么,只是把丈夫从心里驱逐,默默积蓄力量,以待未来。
蒋易、陆沅、楚榕、卫若竹得到黛玉回京的消息,赶忙递了帖子,约着到时候聚一次。
黛玉想着邀拜访外祖母和亲友,便回帖十二月初在林家设宴,邀姐妹们赏花。
姐妹们得了消息,只期待时间过得快些,毕竟,三年未见了。
可她们也知道,黛玉初回京,要拜访亲朋好友,没有时间。
第二日一早,黛玉就带着给外祖母、舅舅舅母们的礼物到了贾府。
熙凤、贾琋、探春、宝钗都已经早早等着了。
熙凤拉住黛玉道,“可算把妹妹盼来了。”
黛玉回握熙凤,“我也想姐姐了。”
贾琋也从另一边拉住黛玉,问起黛玉这些年的经历,问黛玉好不好,小嘴问个不停。
黛玉也在贾府住了一年多,后面父亲回来了,也常来常往,姐妹们情分极好。
黛玉看着四妹妹的样子,也有些无奈,摸摸贾琋的头,只道,“我还好,只是想念姐妹们,这不一回京就来了。”
贾琋笑着躲了躲。
宝钗也道,“妹妹这次来可多住些日子,老太太、还有我们姐妹可都念叨着妹妹呢?”
黛玉道,“盛情难却,就听宝姐姐的。”说罢,黛玉调皮的捂了下嘴,又看着宝钗调侃道,“哦,看我,该打,该改口了。还未见过表嫂,今儿个还特地给表嫂准备了礼物,还要表嫂原谅则个。”
黛玉早先在贾府住了一年多,后面父亲回来了,也在常来常往,和宝钗长一起玩,情分虽比不上群芳会的姐妹们,但也是好友。
毕了,黛玉还搞怪的做了个揖。
宝钗故意叹道,“哎呦妹妹这张嘴哟,实在说不过。能怎么办呢,只好从了妹妹咯。”
说罢,众人笑成一团。
久别重逢,都有数不尽的话说。
还是探春阻止了她们,“快别说了,祖母、大伯母、母亲还等着呢。”
熙凤几人忙簇拥着黛玉去了荣庆堂。
贾母本想亲自出来接外孙女,可到底年事已高,被众人劝住了。
谁知,她们在这边殷殷盼着,那边姐妹们直接逗上了乐了。
简直是欺负孤寡老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