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民没见识不懂,但他毕竟是这一行的,对于真空包装也有所耳闻,这可是国外的先进技术,就这么华丽丽的被李向楠给弄出来了?
“没办法,冷冻干燥技术虽然好,但运输的成本却增加了,而且不是适合所有的山货,所以我就想着,如果能弄一台新的设备,将包装里面的空气抽掉,不就能让食物一直保持新鲜了吗……?”
李向楠简单的阐述了一下自己的设想。
“楠哥,我这就去整理资料,弄完就回农科院。”小刘兴奋的跳了起来,他跟李向楠已经形成了默契,关于技术一类的,李向楠都会统一交给他去做专利申请。
“你手里头还有2号菌种的培植,忙的过来吗你?”杨教授板着脸训斥小刘,“这一次就不用你了,李老弟,你这一次的专利,我亲自来弄资料。”
小刘:……
合着老师这是抢功劳来了。
“老师,我可以的。”小刘弱弱的发出抗议。
“小刘,这一次你真完成不了,让杨老哥带你一起吧,老规矩,署名的时候加上你们。”
申请专利的同时,李向楠也开始大量采购塑料,这年头的塑料很珍贵,但好在早已经过了困难的年代,倒不是一点办法也没有。
杨教授也想方设法,终于弄来了材料。
很快,第一批米仓山珍菌汤包面世。
冷冻的菌子经过了真空包装,然后被封装进了铁皮盒子里,很快就受到了蓉城人的欢迎。
鉴于米仓山珍的余威,这些菌汤包也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。
蓉城兴起了抢购米仓山珍菌汤包的热潮。
而李向楠本人,则是带着菌汤包来到了山城。
“李老弟,我这硬是盼星星盼月亮,总算把你给盼来了。”
尝过李向楠的菌汤锅底,刘韭对于菊花锅底已经没有半分的留恋,这段时间他跟堂客王翠想尽了法子,将市面上能够买到的所有菌子都买了,却也没能凑出李向楠之前的那个味道。
没办法,两口子只能期盼着李向楠早一点过来,好在李向楠他终于来了。
“刘老哥,不急,我有一个想法……”
李向楠的法子很简单,那便是在传统的九宫格外,另外出一款鸳鸯锅。
“这一块小小的铜片,真能让顾客一次吃到两种口味?”刘韭有些狐疑,但王翠却是大手一挥,“做!”
在锅底加铜片也不是什么复杂的事情,但如果能让客户一次吃到两种锅底,尤其是还有他们独家的菌汤锅底,王翠都不敢想象,他们的生意能有多好了。
事实也是这样,习惯了九宫格的山城人,对于新事物也很容易接纳,当第一个好奇的客人点了鸳鸯锅,隆重的牛油锅底里窜出浓浓的菌香时,所有人便都忍不住了。
“老板儿,给我上一口菌汤鸳鸯锅,要重辣的哈。”
“老板儿,还有我,我也要!”
……
看着店里爆火的生意,刘韭跟王翠一脸感激的看向李向楠。
他们知道,这一下,他们进火锅协会的事,稳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