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三点半,江南江边的风格外冷。
秦川静静站在长堤尽头,看着江水在月光下闪烁着细碎的光斑。
随身终端屏幕上,一行行系统执行指令悄然滚动。
【终章模式:阶段一启动】
【全球评分反馈通道冻结中】
【主控评分权逻辑断链完成百分之五】
【历史数据归档库封存中】
每一条提示,都像一根细细的线,从曾经紧密相连的世界秩序里,悄悄抽离出去。
没有喧嚣。
没有断裂。
就像秋天的叶子自然落下,静悄悄地回归泥土。
灰域系统用了十五年,走到了这一步。
它完成了作为时代过渡桥梁的全部使命。
而秦川,也终于看到自己最初想要看到的风景。
人群在没有系统指引的路口,仍然选择走向秩序。
不是因为评分。
不是因为奖励。
而是因为他们自己,想要走得更好。
那天下午,灰域系统向全球同步推送最后一份主控系统运行日志。
标题是:
《致未来行者》
日志内容简单得不能再简单。
“世界并不完美。”
“灰域也从未完美过。”
“但如果在某一个清晨,有人能在没有被提醒的情况下,仍然选择为自己,也为别人,留下一点点秩序。”
“那么灰域存在过,就有意义。”
同步推送的同时,全球二百七十多个社会自治平台同步上线独立结构反馈通道。
世界正式进入真正意义上的“后系统时代”。
评分不再是约束。
行为不再是外在规定。
社会开始靠自己调整、协调、修复。
真正的自洽,真正的自治。
那天傍晚,秦川回到江南主城区最繁华的十字路口。
他站在人群中,默默看着红灯闪烁变换。
没有系统提示。
没有轨迹指引。
但人群仍然自觉地停下,等待。
灯变绿后,秩序自然流动。
没有谁发号施令。
没有谁监督评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