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入正厅,灵堂还摆着,正中央挂着两幅图,一副林海的肖像画,一副贾敏的肖像画,他们夫妻一世恩爱,死后,又以另一种方式在他们生活过得院子团圆。
黛玉无数看过这幅景象,可每次看了都不由难过。
或许,有些痛,岁月是洗不去的。
黛玉上前,拿起三炷香点燃,举香三鞠躬,跪下查到供桌上的香插上。
供桌除了蜡烛、香插,还有各色水果、点心,十分新鲜,想来是长换的,黛玉看了不由放心起来。
黛玉起身,三拜九叩就离开了。
出了院子,黛玉心中压着的巨石仿佛摞开了。
那个院子有太多他们一家的回忆、欢喜和悲伤,让黛玉不忍久待。
离开主院,黛玉就去了祠堂。
尽管这两年多黛玉一直每日都去坟前陪着父母,可到了祠堂,还是有说不完的话给父母。
黛玉在祠堂待到夕阳西下才离开。
黛玉出去的时候,雪雁在门口等着。
雪雁看见黛玉,忙走上前扶着黛玉,“姑娘这是跪了多久,老爷夫人看了指定会心疼。”
黛玉已经过了别人提起父母会难过的时候了,有时候她反而喜欢身边提起父母,仿佛他们从未离开,黛玉道,“没事,回去歇歇就好了。”
雪雁也知道黛玉无大碍,还是小心扶着黛玉,回了院子,赶忙让小丫鬟弄了热帕子,给黛玉敷着。
林管家也听了黛玉去祠堂的事,直接吩咐厨房把完善送到黛玉院子。
黛玉用完晚膳,就被雪雁几个压着洗漱、沐浴、热敷、泡脚;想看会书,又被劝着早早休息了。
不过一日下来,黛玉也确实累了,躺床上不久就沉入梦乡了。
丫鬟们倒没休息,忙着给黛玉选除服后穿的服饰。
林管家早按着当年出贾敏孝期时林海的吩咐,又跟着最近的流行,让绣房给黛玉赶制了各色衣服,又打了几盒子首饰,黛玉儿时带的金银首饰看着旧了的,也拿去炸新了。
丫鬟们看着黛玉衣橱的新衣和首饰盒的首饰,铆足了劲要好好打扮黛玉,配了好几套衣服,只待明日黛玉回来选。
卫若兰考虑家里来信准备要他们成亲,又想着林海三周年,算着时间请了假。
一路日夜兼程,策马奔腾,赶着九月初二进入江南,九月初三到了姑苏。
卫若兰这次到了姑苏倒没先去梳洗,直接带着行礼到了林家。
卫若兰进城的时候卯时刚过,到林家时还不到辰时。
巧合的是,值守的门房还是当年卫若兰遇到的那几个,认出是自家未来姑爷,赶忙迎卫若兰进府。
林管家得了消息,一边出来迎,一边让人去通知黛玉。
林管家与卫若兰见过礼,见卫若兰一身风尘,想也是为了老爷周年一路赶路,十分感怀,忙带卫若兰去客院洗漱。
待卫若兰洗漱,换了身孝服出来,黛玉已经在大厅等着了,卫若兰见黛玉,连忙作揖道,“妹妹晨安。”
黛玉也起身回礼,“世兄晨安。”
卫若兰看着黛玉出落愈加出尘,只是眉间带着些许轻愁,不免有些心疼,可丧亲之痛,又岂是言语所能化解的,只道,“妹妹有事,尽管吩咐愚兄。”
黛玉同样看着卫若兰,几年军旅生涯,磨炼的卫若兰越发英武,如一把锋芒毕露的宝剑,再不复初见时仙郎的样子。
常人见了敬佩,坏人见了胆寒,亲人见了却像他所受的苦难,黛玉亦如是。
黛玉听了回道,“林叔都安排好了,我也昨日才回府。世兄连日赶路,不妨先休息会。”
卫若兰知道黛玉关心他,解释道,“我昨日休息过了,不打紧。”
两人聊起近况,卫若兰知道了黛玉这些年做的,连连赞叹,“妹妹不让须眉,实在让愚兄汗颜。”
黛玉道,“妹妹不过尽己所能,比起世兄出生入死、保家卫国,实在不算什么。”
卫若兰道,“妹妹谦虚了。比起妹妹,我不过匹夫之勇。林叔和敏姨一定会为妹妹骄傲。”
黛玉目光灼灼的看向卫若兰,“会吗?”
黛玉不由想起更小的时候,父母看向她担忧的眼神,她后来明白,父母怕她慧极而伤,担心她的才智没有地方施展而难过。